北京11月11日电北京科技日报 日本大阪大学科学家首次利用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iPS)角膜组织的转化修复了4个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症(LSCD)患者的角膜。结果表明,三名患者的视力显著改善,持续了一年。研究小组计划进行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以深入探索该疗法的确切疗效。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柳叶刀》杂志上。

角膜的最外层(上皮)由角膜边缘环中的干细胞储存维持。这些干细胞通过增殖继续为角膜提供上皮细胞,以保持其健康。当角膜边缘干细胞耗尽时,人们就会患上LSCD。疤痕组织会覆盖角膜,最终导致失明。

LSCD可能是由眼部创伤、自身免疫力低下或遗传性疾病引起的,目前治疗方法有限,疗效往往难以预测。

为了克服这一医疗问题,大阪大学西田星二团队找到了一种使用iPS细胞进行角膜移植的新方法。他们从健康捐赠者那里收集血细胞,重新编程成胚胎样状态,然后将这些胚胎样细胞转化为角膜上皮细胞。

2019年6月至2020年11月,研究小组招募了39-72岁的两名女性和两名男性,双眼均患有LSCD。在手术过程中,研究小组首先切除了患者角膜上覆盖的疤痕组织层,然后缝合了iPS角膜上皮细胞,并为患者佩戴了柔性保护隐形眼镜。

术后,研究小组进行了为期一年的随访,并进行了为期一年的额外安全监测。结果表明,在一年的随访期间,三名患者的视力持续稳步改善,一名患者的视力略有下降。移植两年后,所有患者都没有严重的副作用。移植物没有形成肿瘤——一些iPS细胞有这种风险,移植细胞也没有表现出受体免疫系统攻击的迹象。

虽然目前还不清楚患者视力改善的原因,但研究小组提出了几种可能性:移植细胞在受体角膜中增殖;移植前去除疤痕组织,促进角膜恢复;或移植导致受体自身细胞从眼睛其他区域迁移,使角膜恢复活力。

为了评估疗法的效果,研究小组计划于明年3月启动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