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据权威信息)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和国家金融发展实验室最近在北京举行了“包容性补充医疗保险发展研讨会和珠海包容性补充医疗保险五年发展评价研究”报告,主题是“完善多层次医疗安全体系,发展和改善民生”。

普惠补充医疗保险的发展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研究小组负责人严建军指出,该报告通过评估珠海普惠补充医疗保险五年的发展,结合该保险在全国的发展,从三个方面得出结论。

首先,从运营结果来看,我国普惠补充医疗保险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以珠海“大爱无边”惠民保为例。一是普惠程度高,保费低,参保门槛低,可持续性强。参保人数和参保率逐年稳步增长,2024年参保人数为113万人。第二,减负效果明显。五年来,累计受益2.23万人,9.66万人。2023年,对于参加惠民保险项目并有赔偿的人,除基本医疗保险和重病保险报销外,自负额达到10万-20万元,惠民保减负率达到55.98%。

其次,从运行机制的角度来看,包容性补充医疗保险激发了被保险人“通常有预防、疾病保障、无疾病慈善”的多样化需求,可以保持较高的保险率。例如,“大爱无限”惠民保险开放了医疗保险数据和支付等行政资源平台,采取政府支持措施,建立成本效益高、公益性高的包容性补充医疗保险模式,创新引进制药厂慈善药品,有效聚集社会力量。

第三,从体制机制创新的角度来看,包容性补充医疗保险实现了市场机制、公益机制和行政机制的有机整合和互补优势,为融资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为解决商业保险覆盖面狭窄、慈善捐赠社会信誉需要提高的问题,珠海推出了“政府领导、商业保险承担、公益”模式,主管部门领导整体规划,通过医疗保险数据和支付行政资源平台聚集社会力量;中国人寿作为组织者,发挥市场灵活优势,按照“资本保护、利润小”的公益原则运作。